当前,脑卒中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它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四大特点。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学术副院长、4A脑血管病一科主任席刚明教授介绍,脑卒中后早期多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瘫痪,随着病情的恢复和主动运动的增加,许多患者的瘫痪肢体会出现痉挛(也就是肢体活动时出现肌肉明显僵硬的状况)。
实际上,脑卒中患者上下肢肌肉痉挛后常呈现出固定的异常姿势,如上肢的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的屈曲,下肢踝关节下蹬、内翻和脚趾屈曲,这些异常姿势直接导致了患者不能步行或步行的姿势明显异常。这些异常可以通过表面肌电评估仪器、步态分析仪器、量表或视频拍摄进行评估和对比观察。
席刚明教授表示,当上述方法效果不佳时,就可以根据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评估情况,酌情采用肉毒素注射治疗技术进行痉挛的治疗。说起肉毒素,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微整形、瘦脸、除皱”等医疗美容,但肉毒素被运用于神经治疗方面,大众还知之甚少。
肉毒(毒)素是一种局部神经化学阻滞药物,可以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之间的信息传递,使过度收缩或痉挛的肌肉放松,进而达到缓解局部肌肉痉挛、改善姿势步态并提高肢体活动功能的目的,在康复医学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也是《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推荐应用于脑卒中后痉挛治疗的Ⅰ级推荐治疗手段。
席刚明教授表示,肉毒素除了治疗脑血管病肌张力障碍,还常用于颈椎病、眼睑痉挛、痉挛性斜颈、慢性头痛、鱼尾纹、流涎症、多汗症、三叉神经痛、原发性震颤、抽动障碍、帕金森病等。
据悉,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高度重视脑卒中救治体系及顶层设计。在医院层面推行多学科诊疗模式,整合院内外资源,针对急性期、非急性期患者和高风险人群,开展包括综合救治、预防干预、康复随访在内的全流程服务。院内,脑血管病科联合神经内科、康复科、中医科、高压氧科等开展多学科诊疗,在治疗卒中的同时,可以为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可有效改善痉挛程度和肢体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当前,脑卒中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它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四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