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泰州12月13日消息(记者王姝姝 通讯员袁开建)一条金黄色的小河木栈道蜿蜒曲折,与碧绿的菜园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图画。在江苏泰州兴化市西塘港河畔,坐落着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戴南镇管家村。
走在管家村的田野上,一条条硬质化的机耕大道把粮田“划”成了一个个“田字格”,绿油油的田里,纵沟、横沟、排水沟横平竖直,像模子“铸造”出来的。
“大伙菜园子原先是支离破碎,排水不畅。每逢下到大雨,蔬菜变成了‘水菜’。”村党总支书记范富强介绍,村里在建设美丽菜园的过程中,在田间和四周开挖了墒沟做到雨停田干,还把“小田”变成了“大田”,而且对于河道污染也进行了强有力的治理。
范富强感慨,管家村耕地面积4000亩,全村共17个村民小组。由于农户分散经营,“各自为战”,抽水、排水矛盾不断,有些偏远田块还得靠传统抽水机。同时,这样的模式也给秸秆“双禁”,即禁烧、禁抛,带来了难度,工作人员只得24小时“巡逻”。村党总支、村委会反复征求群众意见,最终大伙共同决定将绝大多数粮田流转给家庭农场规模经营,17个农场种植3700多亩粮田,签订了“硬碰硬”的合同:确保“不着一把火,不污一条河”。
村里先后修通了8公里长的机耕路,保障机械作业到田头,同时对道路进行了绿化。而土地被流转的农民则变身为“农业工人”,在领取土地流转租金的同时,通过在合作社工作,再获得一份工资。
如今,站在管家村的沿河木栈道眺望风景,碧波荡漾的河边还有一条保洁船在码头待命。在栈道散步的村民们热情介绍,村里为河道设置了“三道防线”,包括水上人工保洁队、机械打捞船、干部包干制度。“现在这是我们村的风景,我们也可以说是住上了‘景区房’。”村民高兴地介绍。
近年来,管家村建起了5个生态停车场,整治“脏乱差”地带,建起了10多个百姓微型景点和健身园,近期,村里又将3000多平方米的旧巷道改造成了平坦的水泥路。清晨,早锻炼的人们欢声笑语,入夜,村民淮剧艺术团的表演精彩纷呈。管家村把美“写”在大地上、田野里、河水中,也“写”在了村民们的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