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一访定心》:小区健身器材不应沦为“弃材”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持续升温,各类健身器材已成为公园、广场、小区不可或缺的标配设施,为市民体育锻炼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最近,梁溪区广益街道江海新村多位居民反映,他们小区健身广场长期处于失管状态,极大地挫伤了居民们的运动热情,为日常健身活动带来了诸多困扰与不便。
江海新村小区居民:“以前还有阿姨在广场上跳舞,有小朋友在那里玩,现在里面都是草,就没人去了。”
江海新村小区居民:“本来挺好的小广场,一直没人打理,草长这么高,真是一种资源浪费。”
“那个小广场的健身器材是老新村改造时遗留下来的淘汰设备,我们准备在近期进行替换。”
“可能也存在一些死角盲区,我们也会跟物业一起商量,规划好保洁作业范围。”
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 许佳春:“一方面,体育部门、属地政府会加大监督力度,力求物尽其用;另一方面,居民发现有设施损坏或有安全隐患,可随时与街道、属地体育主管部门进行反馈。后期我们也将加大对各区域体育器材运行状况的检查力度,督促相关单位履行配置协议中明确的监管责任,及时维修维护。”
配置于小区、村庄、公园、广场等地的室外公共健身器材,是推动全民健身的一种重要途径。跳出健身器材“吃灰”窘境,避免器材沦为“弃材”,不能“重建轻管”,甚至“只建不管”。让健身器材更“健康”,要建立健全健身场地和器材闭环管理维护体制机制,完善信息反馈、维修销号、监督检查等各环节的管理制度,让监管不留死角,保证“建好、用好、管好”;同时,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通过制定文明公约等方式,引导群众正确使用器材,避免因不当使用而损坏器材,激发群众健身的积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