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海95岁高龄考驾照的徐老伯吗?高分通过科目一后,徐老伯连战数次科目二都告失败,此事在网上曾引起热议,喝彩与质疑的声音都很多。
8月31日,在重点关注沪上老年人的“人民城市,幸福有我”专项征集专场上,纪录片导演范士广说,摄影团队曾跟踪拍摄徐老伯驾校内外的生活。他发现越深入,越看到徐老伯老年生活的残酷和向死而生的信仰。2023年冬天,徐老伯一度因为肺炎差点撑不过去,但在病床上,他仍手浮虚空、打着方向盘;老伴儿卧床后精神不振,曾想绝食,老先生便拿着饭碗,俯身到老伴儿身边,敲敲碗,一遍遍地说:“吃点吧,求求你了,我们要相信,明天会更好。”——《明天会更好》,便成了徐老伯这一集故事的标题。
“到最后也没有奇迹,老伯每次考试都失败,没有考过驾照,但他还是习惯在家练习凭空打方向盘。”范士广说,他们拍了二十多个上海的老年故事,“我们想讲述一个主题——没有一个典型的老人,只有一个又一个不断老去的我们。”他的分享获得了满堂掌声,也为当日的活动开了一个沉重但也温情的头。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上海的养老问题向来牵动人心,关于银发经济的探讨也愈发火热。因此,这场“人民城市,幸福有我”的专项征集专场,将“我为银发经济献一计”定做了主题。
“人民城市,幸福有我”专项征集,已收到建议一千余条。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图
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介绍,征集工作自2024年8月2日启动以来,通过“上海人民建议征集”门户网站、“随申办”互动栏目、上海市民政局微信公众号、“阿基米德”App征集到来自上海市民、专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意见建议一千余条,内容覆盖老年服务、文化生活、医疗服务、康复护理、心理慰藉、健康管理、配套设施建设、适老化改造等十余个方面。
比如,来自浦东新区的社区社工储豪文提出了一个关于引入社会组织、提高老年人监护服务的建议。储豪文发现社区有一对高龄老人,一位失能,一位患有阿尔兹海默症,曾被住家阿姨锁在家里。失智老人当时一度出现应激反应,扒着窗户向过路人求救。储豪文就此与老人的儿子沟通,但对方的话让他也颇为心酸无奈,“我也将近70岁了,实在不知道怎样让父母过上更好的晚年生活。”
“社区帮扶一定程度上提升和改善了老人们的情况,但为了更好地让更多老人安享晚年,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引入社会组织进行为老、监护等服务。这个需求和缺口会越来越大,我们也需要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力量。”储豪文说。
同样从居家养老角度提建议的,还有来自闵行区同为社区工作者的彭蓓。她带来了“关于扩大居家养老优惠政策”的建议。彭蓓探讨说,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需要一些如助浴、陪诊等专业服务,但可供选择的、可信的第三方机构不是很多,“社会上的第三方机构五花八门,服务标准难以统一,服务价格参差不齐。”因此,彭蓓借此机会提出建议,希望未来各方能结合老人的家庭照料服务,再加大一点优惠力度、扩大一点优惠服务,同时让家庭照料的相关产业更规范化地落地。
袁昊栋或许是最认线字的调研报告,他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一名即将大三的学生。袁昊栋是学校读书会的社长,有次在校外图书馆关注到,不少老年人会把读书当作社交、自我提升的方式,但给他们集体阅读的公共空间还有待更好开发,老年友好的读物也比较稀缺。因此,他呼吁各界关注这部分诉求,推动“银发阅读”更高质量发展。
此外,还有市民从规范老年人旅游市场、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把突遭意外和失去独立生活能力的老人纳入政府多级帮扶对象、推广适老化改造中智能家居使用等方面提出建议。当日,10名积极建言的市民朋友受邀来到现场,从老年人视角分享了自己对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建议。
上海市民政局表示,下阶段将把本次“人民城市”专项征集中涌现出的“金点子”,梳理转化为民生需求“金钥匙”,并协调相关部门推动落地见效,最终形成“金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