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咳嗽了,不少人习惯自己买药解决;有人喜欢“”或跟着广告买药吃药;甚至还有自恃“久病成良医”,根据自己的经验买药……然而,这背后都有不合理用药的风险。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治好病,也可能导致其他问题出现。目前公众用药知识普遍匮乏,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超过50%的药品在处方、配发或销售过程中存在不合理性,50%的患者不能正确地使用药物;全球有1/3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我国每年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每年约有19.2万人因药害失去生命,死亡率高达7.68%。
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湖南科技活动周上,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联合举办安全合理用药大型义诊活动,提醒市民尤其是老年朋友避免用药误区,注意用药安全。
【个案】66岁的李运芳(文中患者均为化名)老人5年前患上了高血压,刚开始吃了一段时间的降压药,她发现自己的血压已经降到了正常值,以为已经“治好”了的她就自行把药停了。然而,一个星期后,她又开始出现头晕的症状,血压竟飙升到了150毫米/汞柱,她只得又开始服药。这种情况,最近一年里反复出现了五六次。
【危害】 “一些老人家不太理解高血压这类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以为表观的数据降到了正常值,就可以不吃药了。”湘雅医院药学部主任周伯庭教授表示,这样带来的后果便是,患者的症状在停药一段时间后便会复发。高血压患者间断吃药还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引发中风、心肌梗死等。
【提醒】周伯庭提醒,一些初发病、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在早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服药等方法,把血压控制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药甚至停药。但是,高危患者应该坚持终身服药,一旦停药,血压很可能就会上升,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个案】68岁的屈进泉老人是一名冠心病患者,医生建议他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吃1/3颗地高辛。前一段时间,老人有点感冒,他担心因感冒引发冠心病复发,便开始擅自增加药量,每天都吃一整片药,连续吃了约10来天。前几天,老人感觉自己心脏很不舒服,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经诊断为药物慢性中毒。
【危害】据湘雅医院副院长、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唐北沙教授介绍,个别冠心病患者治病心切,恨不得一下子就能把病治好,擅自加大剂量,结果欲速则不达。
【提醒】唐北沙提醒,慢性病患者一定不要随意增减用药剂量。即使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或品种,也要在随后的几天内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如果遇到用药效果不佳或是身体出现不适,都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个案】59岁的李静芸老人患糖尿病多年。几年前,一名糖友拿着一张广告向她介绍说,一种保健品降糖效果很好,还能强身健体,她便毫不犹豫地买了回来。3年下来花了10多万元,但老人的糖尿病并没有控制住,反而逐渐恶化,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
【危害】“老年病友更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但因缺乏专业知识,分辨能力不高。”周伯庭表示,特别是一些慢病患者更容易久病乱投医,听说哪种药物疗效好,就随意私自改变药物种类。然而,这些药很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有的没有治疗成分,或者是成分比较低;有的则为了达到某种疗效,擅自把药物成分提高,可能危害健康。
【提醒】周伯庭表示,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很大,要综合考虑基础情况、生活环境、饮食营养、精神状态等多种因素,采取个体化用药。需要特别提醒老年朋友的是,一定要到正规药店或者医疗机构买药,不要轻信一些夸大疗效的药品广告,它们很可能是没有批准文号,甚至生产厂家都没标明的“三无”产品。
“随着非处方药的出现,人们自我诊断、自行选择使用药品的现象日趋增多,家庭中使用药品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尤其是老年病友依从性差,已经成为老年合理用药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南大学医院药学研究所所长、湘雅医院党委副书记龚志成教授提醒,老年慢性病患者需防范用药误区,避免因“用错药”带来安全隐患。
龚志成表示,除了上述用药误区,一些老年人还喜欢自己点名用药,他们认为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即使到医院就医,也有老年人自己要求用某种药;此外,不少老年人认为凡是滋补药都能强身健体,有益无害,如把维生素当作营养类药长期大量服用,甚至一些血压偏高及血黏度高的老年人,也长期服用人参、鹿茸之类的补品等。
“促进安全合理用药没有休止符,提高合理用药科普宣教水平永远在路上。”湖南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刘挺建议,要着力提高安全合理用药的认识,并积极建立合理用药科普宣教网络,依托新闻媒体,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打造合理安全用药的医学科普共同体。
龚志成表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倡议成立“湖南合理用药科普宣教联盟”,通过积极推进安全合理用药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互通,打造权威的安全合理用药健康科普宣教平台,定期组织开展科普工作研讨、交流和培训,大力发展健康科普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等,形成合理用药科普合力,共同提高公众合理用药的意识,减少和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避免不合理用药带来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