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养老金换来的天价“理疗床垫”、被赠送鸡蛋的幌子忽悠买了保健药品……近年来,老年人被诈骗团伙“盯上”的事件屡见不鲜。为何“银发族”容易落入骗局?实际上,心理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及11日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到来之际,记者采访精神心理专家,共同关注大众心理健康。专家呼吁:精神心理疾病并不可耻,四招指导您保持健康心理状态。
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水平逐渐下降,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退休、独居、患有慢性疾病、使用现代科技时存在困难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面临许多困境和问题。
《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数据显示,国内有19.05%的老年人处于轻度抑郁状态,12.17%存在中高程度抑郁情绪。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背后的动机是什么?“这是因为老年人对于自己身体健康的过度担心,在焦虑情绪驱使下产生的一类行为。焦虑程度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就会进展为焦虑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张明表示,此外,很多老人的心理健康被忽视,心理需求得不到适当满足的情况下,很多心理问题会通过身体不适表现出来,也就是心理问题躯体化的过程,也是焦虑症在老年群体中常见的表现方式之一。因此,很多老人会“沉迷”于保健品。
焦虑情绪与躯体疾病也会相互影响。专家表示,焦虑情绪使身体处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紧张状态,可能诱发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如果老年人到医院就诊时表示自己有心慌胸闷等不适,但做了心电图、心脏彩超、冠状动脉CT等检查均未发现特别问题,此时则要高度怀疑老人是否存在潜在的情绪问题。
张明建议,要从社会、个人层面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关注。例如,通过构建老龄友好型社区,开展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更加适应现代生活。对于子女和晚辈而言,对身边的老人保持足够的尊重以及关心。对老人自己来说,要懂得如何去适当寻求帮助,包括向子女、亲朋好友、社区等,让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精神心理疾病的患病率达到16.6%,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进食障碍等。也就是说,六个人里就有一人罹患精神心理疾病。
张明呼吁大众,要科学理性看待精神心理疾病,不需要有“病耻感”。患病并不可耻,在精神科或者心理科就诊也并不可耻,很多时候“只是病了,而不是疯了”,积极接受治疗,迎接健康生活才是正解。
3.客观理性看待自己和身边的人和事物,学会如何在自身的需求和外界条件之间取得平衡,才不会对自己和他人有过高的期待和要求,更好应对压力;